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您可能感興趣的試卷
你可能感興趣的試題
黃艷與朱啟是夫妻關系,為防止意外風險,黃艷為朱啟購買了某人壽保險。黃艷與朱啟有一子朱軒,朱啟尚有父母朱潤及譚紅梅健在。請根據其人壽保單受益人指定的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如果朱啟的保單將朱軒和黃艷指定為受益人,未確定受益順序和受益份額。2010年3月,朱啟與朱軒發生嚴重沖突,朱軒持刀將朱啟砍成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在朱啟死亡后,保險人()。
A.不應賠付,因為受益人有犯罪行為
B.應當將保險金賠付給黃艷,因為黃艷并沒有殺害朱啟
C.應當將保險金賠付給朱軒及黃艷,因為其二人仍享有受益權
D.不應賠付,因為《保險法》規定,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險人死亡的,所有受益人均喪失受益權
黃艷與朱啟是夫妻關系,為防止意外風險,黃艷為朱啟購買了某人壽保險。黃艷與朱啟有一子朱軒,朱啟尚有父母朱潤及譚紅梅健在。請根據其人壽保單受益人指定的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如果朱啟的保單將朱軒列為第一順位受益人,黃艷列為第二順位受益人,朱軒因病去世后,朱啟不久也因悲痛去世。在朱啟死亡后,保險金應當()。
A.由黃艷、朱潤、譚紅梅各占1/3
B.由黃艷占1/2,朱潤和譚紅梅各占1/4
C.由黃艷占2/3,朱潤和譚紅梅各占1/6
D.歸黃艷所有
黃艷與朱啟是夫妻關系,為防止意外風險,黃艷為朱啟購買了某人壽保險。黃艷與朱啟有一子朱軒,朱啟尚有父母朱潤及譚紅梅健在。請根據其人壽保單受益人指定的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如果朱啟的保單中僅將朱軒指定為受益人,但朱軒因病于2009年12月去世,朱啟因悲痛而生病,一直未能變更受益人。在朱啟死亡后,保險金應當()。
A.由黃艷、朱潤、譚紅梅各占1/3
B.由黃艷占1/2,朱潤和譚紅梅各占1/4
C.由黃艷占2/3,朱潤和譚紅梅各占1/6
D.歸黃艷所有
黃艷與朱啟是夫妻關系,為防止意外風險,黃艷為朱啟購買了某人壽保險。黃艷與朱啟有一子朱軒,朱啟尚有父母朱潤及譚紅梅健在。請根據其人壽保單受益人指定的情況回答下列問題。
黃艷在購買人壽保險時,經朱啟同意,在“受益人”一欄填寫了“法定”二字,則保險金應當()。
A.歸黃艷所有
B.由黃艷、朱軒、朱潤、譚紅梅各占1/4
C.歸朱潤和譚紅梅所有
D.歸朱軒所有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團體旅游保單下的同單位員工
B.某人壽保險保單(非團單)下的夫妻二人
C.團體意外傷害保險保單下的同單位員工
D.大學生平安保險保單下的同班同學
A.及時;三十日內
B.十日內;三十日內
C.及時;十五日內
D.十日內;十五日內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A.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
B.13歲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C.4歲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D.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法人

最新試題
交納保費是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一方的義務。在約定交費期過后,如果投保人仍然未交納團體健康保險單的保費,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要求投保人進行支付。
下列關于人身保險合同的復效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人身保險合同的生效與人身保險合同成立、保險責任的開始以及保險費的交付等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下列關于這些關系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保險單在保險法律關系中具有重要意義,下列關于保險單的描述中,正確的是():①保險單的簽發通常能夠證明保險合同的成立;②保險單的存在可以確定保險合同的內容;③投保人持有保險單能夠證明保險合同已經生效;④具有現金價值的保險單是一種有價證券。
2010年2月3日,丁某為自己投保了5年期定期壽險,保險金額為20萬元。丁某在投保單“被保險人健康狀況告知欄”中均填寫“無”。2011年7月8日,丁某因車禍不幸身亡,丁某的家屬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保險公司在理賠核定過程中發現2009年11月17日丁某被確診為胃癌,并接受了化療治療。若是丁某在當時化療治療單上親自簽的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假設保險合同履行過程中,侯某為了獲得保險金自殘,然后要求保險公司賠付,則():①保險人應當退還保險費;②保險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③保險公司不承擔保險責任;④侯某已交足兩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退還現金價值。
按照我國《保險法》中規定的說明義務,保險公司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人壽保險合同強制轉讓后,依法被宣告破產的保險公司或者被依法撤銷的保險公司正式破產或被撤銷。對人壽保險合同轉讓前后的各方當事人來說,會產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但不包括()。
我國《保險法》第17條規定:“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边@一規定體現的保險法原理是()。
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我國保險法授權保險監管機構對未成年人死亡保險的保險金額進行限制。根據目前保險監管機構有關規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